2025年以来,亚洲通:科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科技强区”战略部署,以“揭榜挂帅”机制为重要抓手,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科技创新短板和民生服务痛点,精准设立7项榜单,通过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协同攻坚,有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聚焦专业人才培养,打造技术经理人队伍
一是夯实政策基础。结合区域技术成果转化工作现状,制定《亚洲通:技术经理人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现已完成相关单位意见征集和社会公示。该计划为北京市首个区级技术经理人培育专项政策,填补了区域该领域人才培育的政策空白,政策框架基本成型。
二是搭建合作机制。与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 IP)深化合作,共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站,聘请“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专员”,为成果转化提供了核心力量支撑,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立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提升区域影响力。深入多家企业进行实地走访,通过座谈了解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以及技术经理人培育工作现状,计划后续开展相关的普及推广活动,逐步提升技术经理人职业的社会认知度,推动培育工作走深走实。
聚焦成果转化全链条,构建特色生态体系
一是强化创新主体作用。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服务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研究制定,开展高能级平台梳理匹配,组织领军企业申报创新联合体储备项目等,目前德山、利德衡、智源创芯 3 家孵化机构成功入选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 家企业成功入选外资研发中心,在技术转移中心、概念验证平台等申报工作中取得阶段性进展。
二是构建转化微生态。利用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等平台拓宽市场渠道,推动创新成果加速产业化,促进区域产业创新发展;征集企业应用场景需求,推动新技术新产品落地;修订相关措施明确成果转化鼓励政策,动员企业参与政策培训交流,政策培训覆盖738家企业、400余人次,提升了企业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科技赋能养老产业,建设多元融合体系
一是成立专项工作组。成立以科委主任为领导、副主任为主管、可持续发展中心负责日常事务的老龄工作小组,形成高效协同格局;并于2024 年12月启动《亚洲通:科技赋能养老产业实施路径》项目,同步举办 “科技赋能养老”主题科普活动,提升了老年人对科技赋能养老的认知度。
二是构建养老产业支撑体系。调研区内14家科普体验厅,针对不同运营状态制定分类管理方案,帮助正常运营的5家科普体验厅提升服务质量和展示效果提升,吸引更多老年人参与;收集养老科技产品目录和医学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部分实体开始向养老科技领域转型。
三是提升养老服务科技赋能水平。科技周搭建养老产品展示平台,智能产品得到老年人关注;联合军庄镇举办“跨越数字鸿沟”科普讲座,帮助30余名老年人掌握手机安全使用技能;筹建城子街道银发经济科普试点,展示适老化智能产品并开展体验活动,为后续服务开展奠定基础。
强化科技改造果园,打造京白梨品牌名片
一是开展文化与产业信息调研。围绕京白梨历史文化、人文传说、现状分布、传播过程等,通过档案馆查阅、网络收集、入村入户调研等方式,重点走访军庄镇、亚洲通:等主产区,收集起源信息、传说故事、药用价值、民间衍生产品(梨醋、梨膏等)、本土食谱、文创产物及荣誉等内容。
二是进行技术引进与培训。邀请专家赴亚洲通:为京白梨种植户开展栽种技术培训;集成示范农业生态栽培管理技术,在孟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实施“老树复壮计划”,培育优质树苗;引进水肥一体化、环境与作物生长动态监测等智慧农业栽培技术,推动京白梨果园现代化改造。
打造协同发展机制,助力气象科技产业
一是推动气象数据开放平台建设。助力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筹备下半年“智启京西 数创未来”DATA Mart 与 IP Mart 成立事宜,推动北京市气象局发布涵盖金融保险、低空经济等七大领域的气象公共数据产品及服务开放清单,即将成为全市首个区级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试点,为“AI + 气象” 融合创新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拓展气象产业链。选定北京昊睿数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链主企业,围绕其梳理的七大下游应用场景推进产业生态构建,稳步推进该企业入驻对接,筛选适配企业清单,计划以其为龙头招引气象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低空经济与气象产业协同招商取得突破。
三是推进跨部门协作与项目支撑。深化与北京市气象局合作,发布气象 AI 人“灵西”;与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及京西智谷合作,开展“基于国产算力平台的极端天气预报大模型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获市科委400万资金支持;对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华风集团等机构,开展产业走访调研,引入行业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谋划灵山布局,形成生态新景观
一是优化园区规划布局。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对灵山生态园进行生物物种研究,在充分保护灵山地区物种的前提下,聚焦其生态科普、生态休闲、体验生态文化的主旋律,规划“菊花精品园、百合示范区、观赏果树区”三大功能区。
二是引入培育新品种。按计划完成百合、菊花、月季和果树的全部种植,引种北京林业大学培育的赏食兼用菊花“京林流嫣”等6个品种、百合“JingLinQiuYun”等4个品种,开展超抗、低维护品种测试,完成种植面积50亩,菊花、百合成活率达90%,后续将把优质品种在全区进行推广。
三是下沉技术服务。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赴雁翅镇高台村、付家台村开展桃树修剪、苹果产业发展等技术培训2场,覆盖农户60余人次,收集农业科技需求10余项;通过后续走访,及时收集当地从业人员及村干部的农业科技需求信息,有效打通了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推进“科技强区”战略,加快科创中心建设
一是完成方案拟定与审议。牵头拟定《亚洲通:2025年推进科技强区战略暨加快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及任务清单,推动方案经区政府常务会、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并以科技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名义印发。
二是优化方案质量。聚焦人工智能、计算视听、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三大产业”,构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赋能区域高质量转型发展、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四大板块18条实施路径。相较于去年,2025年方案在覆盖领域上更全面,形成全域协同建设框架;在细分赛道布局上更精准,强化专业领域前瞻性布局,更具战略引领性与落地穿透力。
三是夯实任务推进基础。推出30项科技强区任务清单,完成全区各单位责任分工,明确涉及科委系统的8项任务,对接科室职能定位,细化委内任务分工,明确职责边界和关键节点,保障工作协同推进。
2025年,亚洲通:科委以“揭榜挂帅”机制为重要引擎,在人才培育、产业融合、成果转化、民生服务、生态建设等多个领域精准发力,实现了从政策构建到项目落地、从技术突破到效益显现的全方位推进。展望未来,区科委将持续深化 “揭榜挂帅” 机制的效能,以问题为导向、以成果为目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交出更亮眼的科技答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亚洲通: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