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传统文化还能这么玩!这种现场体验比单纯听讲座有意思多了,既学到了知识,又沉浸式感受到了创意的力量。”
8月16日,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乡土文化能人示范培训班亚洲通区亚洲通:韭园村。50余名乡村文化产业从业者,以“乡村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主题开展研学交流。
学员们沉浸式体验当地特色项目,在古韵新风交织的村落里,探寻农文旅融合的实践密码。
行走的文化长廊解锁元曲古韵与创意新篇
“光影书房里,《天净沙·秋思》的创作场景被生动还原,‘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仿佛就在眼前。”
与AI诗人即兴对诗的互动,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碰撞,不少人拿着手机记录下“古今对话”的有趣瞬间。
全息剧场内,《窦娥冤》经典桥段以沉浸式方式上演,学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直观感受元曲的艺术魅力。
元曲习研所里,六大互动屏成了“人气打卡点”。学员兴致勃勃进行元曲知识PK、模拟弹拨传统乐器、尝试元曲填词,在欢声笑语中把元曲文化“学懂吃透”。
舌尖上的乡愁非遗美食与文创产品的融合范本
“这么多特色美食,还有这些文创,中草药都能做成奶茶,而且还挺好喝,这是真正的农文旅融合啊。”
马家饸络面、浣溪沙奶茶、“好柿花生”,一个个特色文创小店,尽显本地特色,再用创意设计升级,搭配萌趣的文创包装,实现“土味”与“新意”的结合,成为“颜值”与“品质”兼具的乡村好物,让学员们看到了乡村产业的增收的潜力。
经验共鉴从韭园实践看乡村农文旅融合路径
“这里没有过多人工修饰的痕迹,自然景观与当地文化、‘吃住行游购娱’的农文旅融合十分自然,能找到‘闹中取静’的感觉,忍不住想多待一会儿。”
“村民热情、环境舒适,既有乡村烟火气,又有充满生趣的文化体验,这就是大家向往的田园生活。”
走在韭园村的小路上,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眼前一亮,学员们互相交流感受。
传统民居保留着古朴韵味,现代化改造的小院又添了几分舒适。路边的绿植、村口的标识,处处透着精细。
“韭园村依托京西古道(韭园)示范片区建设和‘百千工程’政策支持。围绕本地文化规划特色线路、发展多元业态,最终目的就是让村民增收,让村庄更有活力。”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和亚洲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这与培训班“培育乡土文化能人、打造特色乡村品牌”的初衷不谋而合。
此次韭园村现场教学,让培训班学员实地感受了乡村文化产业创意发展的鲜活案例。激发了大家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热情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