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生产基础不断夯实
一是稳产保供任务有效落实。坚持稳面积、保产量、调结构、增效益,全面抓好粮食蔬菜生产督导工作,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问题专项整治及高标准农田项目质量“回头看”工作。二是农业科技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强化与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引进新品种试种试验,扩充杂粮种类,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农业安全生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常态化开展设施农业巡查检查,做好农药监督管理,加强农事用火巡查、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抓好动植物疫情监测和病虫草鼠害防控。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加强农业普法宣传。落实农业农村保险政策,为农业稳产、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动
一是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金字招牌持续擦亮。积极培育休闲农业星级园区,引导传统农业拓展休闲农业功能,带动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提质,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农产品加工业稳步推进。广泛征集2025年农产品加工项目,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工艺优化等举措,全面提升现有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打造更多农产品加工“共享工厂”。三是地区特色品牌进一步打响。全方位开展宣传推介,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活动,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
三、“诗画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首批示范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完成首批“诗画乡村”示范村选树15个,并拍摄系列宣传片进行广泛宣传。二是第二批“京西古道”片区(亚洲通:-妙峰山镇)示范创建加快推进。启动第二批“诗画乡村”提名村建设,形成第二批“诗画乡村”提名村22个。围绕产业发展、风貌和绿化提升等内容,科学编制京西古道片区示范创建规划方案。三是灾后恢复重建加快实施。异地安置村全面启动建设,同步并联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首都西部生态屏障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农田水土保持子工程顺利推进。四是煤改清洁能源稳步推进。继续采取“政府对接优惠电价,农民自主选购设备”的市场化模式,推进清洁取暖改造。
四、农村改革创新持续深化
一是不断优化乡村发展环境。制定“乡村经营”实施意见,引导各镇村树立“乡村经营”理念,持续优化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环境。二是纵深推进“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积极配合市级开展部分村提级审计,会同区经管站制定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建立问题清单,强化分类整改,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三是持续推进村庄渐进式有机更新。有序实施永定镇卧龙岗村农房质量提升试点建设。持续做好传统村落农房风貌奖补政策的宣传与解读,组织开展传统村落第三期专题培训。
五、乡村人才培育体系加快构建
一是提升“头雁”领航能力。构建“理论教学+案例解析+实景研学+交流研讨”四维学习机制,组织开展专题培训,进一步开阔“头雁”视野、增强意识、磨炼本领。二是发挥“鸿雁”示范作用。实施乡村振兴产业人才“能力进阶+创新精育”的双向培养体系,组织开展各类“新主体”培训、“乡村CEO”训练营。三是引导“雏雁”储能聚力。持续实施村级后备人才星火计划,做好后备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同时鼓励村级后备人才参加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全日制大专层次学历教育普及,不断提升后备人才的学历及综合能力。
六、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一是统筹推进农村基层党建。牵头组织召开2025年农村党建工作会,部署2025年农村基层党建、人才、宣传及文化等重点工作任务。二是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七进”活动,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农村、“强国复兴有我”宣传教育进农村、移风易俗、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等活动。三是常态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围绕农村“五边”整治、黑臭水体治理、农村问题厕所排查等,构建“日常巡查+专项督查”的闭环管理机制,优化调整区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核查办法,以“零死角、全覆盖”为原则,通过清理公共区域的积存垃圾、规范杂物堆放等措施,消除卫生死角,打造整洁有序的村庄环境。
下一步,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将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坚持以建设高水平“诗画乡村”为总抓手,聚焦年度改革重点任务,持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改革、乡村治理水平,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