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北京体育大学“文野”乡村振兴建设实践团队到妙峰山镇涧沟村,围绕设计“三色四地精品研学路线开发项目”(红韵铸魂、绿野焕彩、蓝途拓景)开展专题实践调研。实践团队通过梳理当地乡村产业及民宿资源、模拟演练并现场评估“红韵铸魂”研学板块、实地勘察重点景区及其民俗文化、挖掘村域体育受众和体育资源,努力探索“体育+旅游+兴农”融合发展新路径,为涧沟村的乡村振兴贡献北体智慧和青春力量。
首攻研学保障 梳理村域民宿资源
涧沟村位于东沟、北沟、西河沟三条山沟交汇处,地形复杂,且村域内重点旅游资源相距较远,故设计研学项目时须重点解决留宿和饮食问题,从而增加研学项目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团队成员抵达涧沟村后,向村干部进一步了解村中民宿发展现状,深入村内十余家民宿实地走访,详细调查各民宿的经营模式、特色服务等情况,并拍摄视频素材,为后续发掘宣传突破口、整理制作宣传片、精准匹配研学项目后勤保障资源等工作打下基础。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注重收集各民宿经营者在经营中的困难、需求与合作想法,以便为研学项目后期合作相关事宜提供参考。
绿野焕彩引流 规划研学生态底色
涧沟村坐拥妙峰山景区、森林公园、万亩玫瑰园等优质生态资源,植被覆盖率较高。为充分挖掘其绿色生态优势,实践团队以“先养眼后养心”为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沉浸式自然研学体验,吸引更多游客感受涧沟村的绿野魅力。
团队成员深入妙峰山景区,与景区工作人员就自然景观分布、配套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模式进行深入交流,重点探讨如何依托景区资源优化“三色研学”项目设计,在提升游客吸引力的同时,确保研学活动的深度体验。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细致考察了多处安全空地和观景平台,并标记了可俯瞰万亩高山玫瑰园的观赏点位。
实践团队还发现妙峰山景区与周边村落形成了良好的联动机制,在保持原生态风貌的基础上,巧妙融入了民俗文化元素,为研学项目增添了人文内涵,也为下一步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素材。
红韵铸魂引领 传承革命红色基因
涧沟村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更是一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热土。1941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平西情报联络站”依托当地险峻地势成立,作为平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战略支点,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北平解放。
实践团队将其纳入“实践夜课”学习内容,组织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体安排”重要内容,并结合涧沟村“平西情报联络站”红色史实回顾了壮怀激烈的抗日战争情报线战史。
团队成员带领妙峰山民族学校学生举办了“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及时进行复盘评估,总结此次“红韵铸魂”研学板块的模拟实战成效与不足,并就创新开发“收发情报”体验课程的新构思进行探讨,拟纳入“三色四地精品研学路线”项目设计。
蓝途拓景增色 融合体育运动资源
团队成员来自学校足球运动学院、武术、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等多个院系,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以体为本、以体为核”的理念深度融入“三色四地精品研学路线”项目设计。立足涧沟村实际,挖掘当地体育资源与潜在受众,着力打造体育蓝与生态绿、革命红交相辉映的特色研学体系。
来自武术学院的团队成员为妙峰山民族学校的学生们教学“五步拳”,面对面指导弓步、马步、扑步、虚步、歇步的要领,深受学校师生欢迎。此活动进一步启发了实践团队的项目设计灵感,拟围绕目标人群的健身与防身需求增设“武术体验”模块,丰富研学项目中的“蓝途拓景”,吸引武术爱好者、户外运动爱好者、亲子家庭等多种群体,为涧沟村体育旅游与研学教育的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还与涧沟村村委会进行座谈,了解村中建设需求并征询其对工作站的意见建议,为下步更好地发挥体育优势服务乡村振兴打下基础。
接下来,实践团队将围绕新思路、新资源、新创意持续完善“三色四地精品研学路线”项目规划设计,不断推动实践成果转化,为涧沟村及周边地区的发展贡献更多北体智慧、注入更多青春活力。
素材:涧沟村
编辑:石赞郁
校对:张 觅
审核:孙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