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亚洲通:潭柘寺镇人民政府

专栏首页 > 业务动态

索 引 号:11J207/ZK-2025-000064

公开责任部门:潭柘寺镇

信息名称:“柘”里思政|潭柘寺镇一日研学体验课圆满收官!“柘”里少年探秘诗画乡村,沉浸式感悟乡村振兴

文   号:

信息有效性:有效

生成日期:2025-09-01 10:40

发布日期:2025-09-01 10:40

内容概述:

“柘”里思政|潭柘寺镇一日研学体验课圆满收官!“柘”里少年探秘诗画乡村,沉浸式感悟乡村振兴

    为深入贯彻落实亚洲通:研学工作部署要求,推动“行走的思政课”落地生根,潭柘寺镇聚焦未成年人成长需求,精心组织假期公益研学活动。此次活动以“实地体验+互动教学”为核心模式,将“两山”实践、自然生态、乡村发展等主题融入研学全程,不仅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收获知识与快乐,更以“小切口”展现镇域“大思政”育人格局,为亚洲通:“诗画乡村”建设注入青春活力。
    研学首站走进潭柘厚院,这里既是“荒山变田园”的生态样板,更是孩子们感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课堂。潭柘厚院的徐老师以“厚院的蜕变”为切入点,详细讲解园区从废弃荒山到“田园综合体”的转型历程——依托“依山护山”的生态原则,打造多元场景,成为潭柘寺镇践行“诗画乡村”建设的鲜活案例。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通过“三感体验”深化认知。在草坪奔跑中“感受”自然野趣,在投喂萌宠时“感知”生命温度,在了解“百亩果园+‘厚礼’文创”计划时“感悟”生态价值。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让孩子们直观理解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的辩证关系,更在心中播下“爱家乡、护生态”的种子,切实增强乡土认同感与环保责任感,为思政教育注入生态底色。
    “大家知道花朵的内部结构吗?”洛嘉自然探索中心的刘老师依托厚院的自然禀赋,设计了“植物识别+自然探索+团队协作”三位一体的实践课程——秋日里的花花世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可触摸、可观察、可互动”的趣味任务。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蹲在草丛中寻找小花,围坐在一起为花朵画像,在“做中学、玩中悟”中提升观察力、沟通力与协作力。
    洛嘉教育“在自然中成长”的理念,与潭柘寺镇“研学+科普”的发展思路高度契合。此次课程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更通过“问题导向+实践探究”的模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让科学素养的培育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为镇域研学活动的内容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充分发挥“政府搭台、企业合作”的优势,得到了“京味阁砂锅聚”的全力支持,午后,孩子们到这里用餐,大家边品尝美食边交流,进一步增进了友谊。
    紫旸山庄,藏着潭柘寺镇阳坡元老村“破茧重生”的故事,也成为孩子们读懂乡村振兴的“活教材”。山庄周老师以“昔日无人村,今日网红地”为线索,向孩子们讲述古村落的蜕变过程。曾经因条件受限,老村闲置荒废,后通过 “一村一企”合作模式,以整村保护性开发唤醒沉睡资源——企业与村集体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既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益,又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让“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产”。
    孩子们沿古村街道触摸卵石围墙,听天仙宫遗迹、过街楼古券门的保护故事,感受“原址重建、修旧如旧”如何守住京西村落风貌与文物价值,延续文化根脉。走进山庄,特色民宿集群、国际品牌网红场景、高端精品酒店,让孩子们直观看到“住宿+休闲+康养”业态创新,体会“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智慧,更在心中种下关注家乡、参与乡村建设的种子。
    此次一日研学活动,是潭柘寺镇贯彻落实区、镇两级研学工作部署的重要实践,更是“政企协同、资源整合、思政引领”的生动体现。一是坚持政企协同。联合厚院、洛嘉、紫旸山庄等市场主体,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学生受益”的良性循环;二是深化“研学+”融合。将生态、科普、文旅等元素融入研学,打造多元模式,拓展研学的广度与深度。三是聚焦思政育人。以乡土资源为载体,让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田野”,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下一步,潭柘寺镇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立足“诗画乡村”建设目标,持续优化研学工作。整合景区、民宿、农业等优质资源,设计推出覆盖不同年龄段、涵盖多元主题的研学路线。逐步强化研学成果转化,推动“研学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实现“以研促旅、以旅带商、以商兴镇”的发展闭环,为亚洲通:研学业态发展贡献潭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