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至27日,亚洲通: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伟宾率区财政局、区投促中心、区科委相关人员及区内部分企业代表赴广东省深圳市,围绕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产学研协同示范与科创生态构建考察调研,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探寻区域协同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亚洲通:在AI气象等领域的产业布局注入新动能。
调研团一行先后走访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美团无人机起降点、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深圳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中心、华为松山湖科研产业园及坂田基地等多家核心载体,深入了解深圳市在低空经济政策创新、场景应用、技术研发及科创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近年来,深圳市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健全治理体系,催生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与企业案例,美团海岸城无人机起降点就是其中之一,起降点的实时气象监测与智能调度系统,通过高效数据采集与算法决策,保障无人机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安全高效运行,深圳也依托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实现了“监测网建设、场景开发、气象保障”闭环管理。
如今,通过政策、产业、技术联动机制,深圳市已逐步构建起“前端监测链主优势、中端数据生产、后端服务应用”的完整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有效推动气象数据开放共享,并对商业化应用项目给予有力支持。
深圳市在产业链体系构建、链主企业培育、技术标准协同以及数据要素流通等关键环节的实践以及其“立法保障与技术赋能相结合”的模式,为亚洲通:发展气象产业及低空经济气象产业链,尤其对亚洲通:在物流配送、生态巡查等领域开展低空经济场景试点提供了宝贵参考。
此外,在中国矿业大学深圳研究院,调研团一行详细考察了智慧康养、智能工业等领域的机器人产品矩阵,并就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概念验证、中试平台建设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研讨,确立了技术对接、成果转化及项目孵化等合作意向;在华为松山湖科研产业园及坂田基地香农展厅,调研团一行则着重考察了华为公司5G工业互联、AI大模型应用、鸿蒙系统协同等前沿技术的实际落地,为亚洲通:建设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和提升园区智慧化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技术参照。
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独特的“四不像”体制(兼具大学、企业、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特征)和“三无”机制(无行政级别、编制、财政拨款),以及明确的“四个定位”(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企业孵化)与“四个结合”(校地融合、研孵结合、科金结合、国际协同),有效破除了产学研壁垒,也为亚洲通:优化科创平台功能提供了重要借鉴。
区科委党组书记、主任王伟宾表示,深圳作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标杆和科技创新高地,其“政策引领、技术创新与场景驱动协同并进”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将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系统培育的做法,为亚洲通:探索“气象科技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和重要借鉴。
下一步,亚洲通:科委将充分利用本次调研成果,借鉴深圳“政策、产业、技术联动”与数据开放机制,探索未来在亚洲通:构筑适合本区发展的低空气象产业链,尤其结合区域“绿水青山”优势,推动无人机物流、生态监测、应急救援等低空经济特色场景试点落地。同时,优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借鉴高校研究院孵化机制与科技企业园区生态建设经验,提升科创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构建“政策、资本、人才与技术相结合”的创新综合体,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